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……《关雎》为诗歌总集《诗经》所收入的第一首诗。
诗经分为“风”、“雅”、“颂”三部分,都因音乐得名。“风”是地方乐调,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;“雅”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;“颂”则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。
科技不发达之时,口耳相传是最快传达思想的方法,由此《诗经》也作为儒家的道德教科书,通过诗教化民众。诗教遂成为教育的一个传统,诗歌也就成了教育的载体,内含微言大义。
叫人意外的是,宋代理学家朱熹首次提出诗经收录的诗篇有好些是男女间的情诗。到了清代更多学者提出同样的看法,诗歌从诗教走向了抒情。
这个月,中文母语课堂给大家谈诗经,从民间歌谣,宴会乐歌,谈到祭祀歌辞,希望让大家可以更加了解如何解读诗经的风雅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