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情学堂

琴学三讲

马俊国老师

古时,随着汉代士人个体自觉意识的兴起,弦乐器–琴便被士人选择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,追求弦外的意境。因此,琴不单只是一件乐器,它更是士人的抒怀寄情之物;琴音不只是一种美妙的音乐,更是有着和天地同和的价值。

古琴音厚重、古朴、优美,让人听了后可以静下心来,摈除杂念,达到祛除歪风邪气,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效果,也是古时君子修身养性必不可少的器具。

琴之所以有悠久的生命力,并不在于它有多古,而在于每个时代、每个人只要剥开自己惯有的习气以诚而对,都具备与之相感的可能。

古曲无论多么遗世独立,它其实始终在宽裕温柔中等待,等我们用自己内在的真诚去与它相处,等千百年后的我们在不经意中回过神来的那一刻。(摘录自–《感通古曲:听马俊国先生弹琴》)

这个月,法情学堂荣幸邀请到古琴演奏家–马俊国老师为我们带来琴学三讲,带领我们从了解琴史通论,到琴谱必要的模糊与精准,再接着探讨古琴传授的方式。欢迎有兴趣者前往法情学堂报名。

课程详情如下 👇🏻
⏰ 时间: 下午2点 – 4点
🎥 平台: 法情直播室
🗓 日期:
5/3/2023 琴史通论—— 从琴器(琴弦)、琴谱与傳授方式看琴的发展
12/3/2023 琴谱—— 必要的模糊与精准
19/3/2023 对弹—— 古琴傳授方式的探讨

课程导师

马俊国老师 马俊国老师 主讲人

马俊国老师祖籍广东潮阳和平,出生于马来西亚。大学时到台湾,毕业于辅仁大学中文系、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。习琴于庄洗,启文于潘心。抚琴20载,现定居台北,并从事古琴教学与演奏。

推荐课程

童诗的欣赏与创作

谈到儿童文学,必定谈到童诗。 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。童诗能源于真实故事,也能滋生于自身想象。童诗的受众绝不仅限于儿童,成年人同样可以创作童诗。有些童诗 ……